Search

小女兒燙傷是 4 年前的往事,現在想起來仍餘悸猶存。

當時遵循燙傷處理原則「沖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小女兒燙傷是 4 年前的往事,現在想起來仍餘悸猶存。

當時遵循燙傷處理原則「沖脫泡蓋送」,送女兒到急診室時,急診醫師問我做過什麼處理,他聽完後說:

「學長,你已經做完所有的事情了!接下來就是小心照顧傷口不要發生感染。」

接下來一個星期,我調開所有的值班,專心幫女兒換藥,幸運地傷口沒有發生任何感染,後來也沒有留下任何疤痕。

兒童是容易發生燒燙傷的高危險族群,一旦發生,需要花很多時間和精神治療,事前預防遠比事後治療重要。萬一不幸發生,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,依照燒燙傷處理原則按照步驟依序執行,將傷害降到最低。

「疫情爆發後,醫院陸續接獲嬰幼兒遭耐熱袋內熱食燙傷事件,一張張照片令人揪心不捨,不僅使用耐熱袋要小心,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分析,浴室和廚房(包含用餐空間)是常見嬰幼兒最易發生燒燙傷的場域。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也有切身之痛,他的3歲的女兒在用餐時,不慎打翻雞湯,造成會陰部2度燙傷,讓他長達一年之久,不敢喝雞湯。

他還說,臨床上曾碰過一個媽媽用電鍋燉稀飯給孩子吃,電鍋放在高處,因電線垂在地板,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勾到電線,電鍋連同稀飯整鍋撒下來,男童胸部到大腿全身30至40%深二度到三度燙傷,孩子就醫時哭到讓人撕心裂肺的情景,至今想到就心疼。

不管在家裡或戶外,都有潛藏危害嬰幼兒安全的場域。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中區服務中心主任劉淑翎指,浴室跟廚房(包含用餐空間)是嬰幼兒最容易發生燒燙傷意外的場域。浴室部分,家長一定要先放冷水再放熱水,且有大人在場,預防孩子燙傷。

至於廚房和用餐空間,嬰幼兒活動範圍內不要有垂墜的桌巾,避免桌上熱湯、熱水瓶因桌巾拉扯翻落;此外,入冬後很多人使用的保溫電毯雖然是低溫,也可能因受熱時間過久導致燙傷。」

新聞連結:
https://tw.appledaily.com/life/20201122/ZHWHOBH2YNBFPOV56X6NVNLQUY/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